图片名称

国内首次跨既有铁路导梁整体吊装成功完成

2021-09-15

作者:

浏览量:


 

12月23日凌晨,经过封锁要点施工

由中铁十局施工的

郑济高铁全线安全风险最高

跨京沪高铁(50+85+50)米钢箱梁

最大难点工序

导梁吊装顺利完成

为后续钢箱梁顶推施工

打通全线架梁通道创造了条件

 

 

郑济高铁跨京沪高铁特大桥位于山东济南市中区,全长约6.68千米,其中(50+85+50)米钢箱梁全长186.7米,重1696.8吨。钢箱梁经工厂加工分段进场,由高位拼装焊接完成后采取步履式顶推施工工艺跨越京沪高铁。

 

 

(50+85+50)米钢箱连续梁跨度大,线路纵坡度17‰,位于半径950米曲线上,同时立体交叉繁忙干线,跨越既有京沪高铁、京沪、水白铁路的交角分别为140°、139°、49°,施工难点多、风险大。

 

 

为了不让钢箱梁在顶推过程中出现悬空,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项目部结合现场实际调查,多次邀请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研究探讨、优化比选,最终选择用85米的钢导梁进行辅助施工。

 

 

项目利用天窗点进行导梁吊装施工,导梁落位后与钢箱连续梁焊接成整体进行顶推施工。待钢箱连续梁顶推到设计位置,再依次将导梁切除,确保顶推过程安全可控。

 
 

由于京沪高铁、京沪、水白铁路无垂直天窗,要点施工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施工时间紧张。为此,领导靠前指挥,亲自督战,同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细化节点工期,明确责任目标,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

 

 

项目部全体人员上下同心,团结奋进,目标同向,坚决打赢这场“顶推战”。为保证顶推进度,安全完成施工任务,项目部科学组织、多方协调、统筹部署,指派专人进驻钢箱梁厂家,对焊接施工工艺进行反复研讨论证;对所有参与顶推施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聘请经验丰富的焊接人员持证上岗,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对焊缝质量及时检测,确保焊接质量。

 

 

在顶推过程中,通过智能千斤顶顶推系统输出数据与现场技术人员计算数据实时比对,及时纠偏矫正;针对冬季施工及恶劣天气,建立隐患排查机制和安全风险管控双重机制,做好应急预案;每次作业前,召开班前现场会,强调安全及施工注意事项,确保各环节万无一失。

 

 

郑济项目作为“头号工程”“既有线品牌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功郑济”成了所有参建员工的奋斗目标。作为郑济项目的“卡脖子工程”——跨京沪高铁特大桥钢箱梁顶推施工,是摆在项目部面前最大的一道待解难题。

 

 

为了攻克难题,项目部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立党员突击队,项目部党员更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敢于担当,率先垂范,与一线员工并肩作战,需要替班就去替班,需要防护就去防护。

 

 

面对项目施工工期紧、难点多、任务重等情况,面对着冬季严寒的作业条件,项目部全体员工依然斗志昂扬,激情不减,越是艰险越向前,各自坚守岗位,主动作为,成功啃下这根“硬骨头”。

 
 
 

聆听每一位客户的心声

LISTEN TO THE VOICE OF EVERY CUSTOMER

安全验证
提交